Search

【《報導者Podcast》S2EP20|用聽的生態導覽!去大潭、找藻類學者,藻礁到底是什麼?】
  • Share this:

【《報導者Podcast》S2EP20|用聽的生態導覽!去大潭、找藻類學者,藻礁到底是什麼?】
藻礁公投連署將在3月10日截止,這個牽涉到台灣能源政策、「第三天然氣接收站」(簡稱三接)興建計畫的公投近期論戰不斷,但,究竟藻礁是什麼?

我們找到了藻類學者、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劉少倫,帶我們去桃園,拜訪這個全台灣唯一、更是全世界最大的淺灘藻礁生態系。2018年3月,林務局委請50人團隊,啟動台灣第一次對藻礁的大規模研究,劉教授是成員之一。但在研究報告公布前,三接的環評通過了。

這一集你可能會很意外,因為它就像一場生態導覽。已在當地蹲點超過一年,劉教授口中的藻礁形容起來就是一塊「巧克力酥派」;春天正值退潮時,會露出整片粉紅的迷人景色;一塊小小10平方公分的藻礁採樣裡,可以敲出50種生物藏在裡面,像是沿海的「熱帶雨林」。一邊帶看藻礁,劉教授一邊感嘆,「我們對這塊生態系,還遠遠了解太少。」

這集節目,或許能讓你窺見台灣環境議題的部分困境——在完整的科學研究之前,開發工程就已研擬先行,因此缺乏足夠的資訊做出判斷。或許正如劉教授所說,每一次的議題爭論,都是一場「終極的環境教育」。(圖片取自/桃園市海岸管理工程處)

Podcast收聽連結(記得訂閱,可以更早收到更新!):
SoundOn:https://bit.ly/2ZOhmVT
Spotify:https://spoti.fi/2O3efXp
Apple podcast :https://apple.co/3aRYADB
Google podcast:https://bit.ly/3utbhMF
KKBOX:https://bit.ly/2ZO2vL9

👉追蹤《報導者Podcast》IG:twreporter_podcast
👉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2PcluNt


Tags:

About author
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 台灣正在經歷一場劇烈的歷史性改變,不論是新舊世代的價值變遷,或者新舊媒體的典範轉移,對新聞工作者都是全新的挑戰。 然而,無論挑戰多麼嚴苛與艱難,我們依然對新聞工作充滿熱情與信念,並且知道台灣社會需要一個能以真實而深度的報導,去挖掘重要議題、監督公共政策、推動進步價值,拓寬我們的國際與文化視野的媒體。 因此,我們決定成立一個新的新聞網站:報導者。 「報導者」這個名稱說明了我們將回歸新聞工作的初心與本質,致力於具有手作質感的深度報導;而做為網路新媒體,我們也將勇於探索網路新工具與呈現方式,重視網路的公共性與開放性,並結合各種進步價值與公民力量。 更具體而言,「報導者」會關注三大領域:在地議題的深度調查、國際與中港專題、文化與思想報導/評論。 「自己的新聞自己救」,我們深信,除了犬儒、失望與憤怒, 要改變台灣的新聞環境和公共領域,我們必須勇敢地往前走出一條不同的路,開始一場台灣的新聞小革命。
《報導者》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。秉持深度、開放、非營利精神,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。
View all posts